返回第487章日新月异(1 / 2)  登基吧!大王!首页

护眼 关灯     字体:

上一章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

最新网址:wap.ibiquxs.info
    赵泰回到邳州后,对齐军进行改革,设五军都督府,将齐地兵马整编为忠义、宁海、武卫、宣武、虎贲、武毅、飞捷、骁胜、虎骑、骁骑、归义、神机、破浪十三个军。

    这其中武仙和李璮各控制三个军,赵泰则控制七个军,完成了对齐军的整合。

    在军队完成整编的同时,山东的行政制度,也完成大改。

    赵泰以制置司为山东中央朝廷,内置六部,并将幕府更名内阁,为山东最高权力机构,以王文统、王宾为学士,处理山东军政事务。

    赵泰任命刚下,学士王宾遂即上书,“自古欲定天下,当首立法度,赏罚分明。今大王立于山东,有恢复之志。臣以大王欲成大事,当令军民知何为何不可为。今山东法度混乱,臣请大王修法定度,定《山东刑统》,以震奸邪不法!”

    赵泰观得奏疏,大喜过望,批复王宾修订《山东刑统》,并重修《通礼》《正乐》,确定礼乐,笼络北方士林。

    】

    同月,王文统上书,“自金末以来,金人为挽颓势,公侯之爵滥赏,蒙古为笼络人心,亦轻许世侯之位,以至天下之间,稍有兵力无寸功于天下者,亦可为公侯。自古王朝崩溃,自官爵乱封始。臣以大王圣明,勋爵之事,当甚察之。金、蒙所授之爵,为金、蒙之爵,非大王所授,大王当自设勋爵,以能者进之!”

    金国和蒙古为了拉拢人心,大肆封爵,导致北方之地,公侯遍地,就是齐军内部,也有不少人,拥有金、蒙所封爵位。

    这个爵位,若是赵泰承认,那便会导致齐军内部,爵位不公。

    届时有功之人无爵,无功之人有爵,便会打击士气。

    这也会给蒙古破坏齐军团结的机会。

    就河北之地而言,汉人世侯众多,赵泰若招之,若是承认他们的世侯身份,齐军将士怎么想,是不是也要给世侯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爵位滥发,山东哪里承受得起,必会造成军政混乱。

    赵泰看完奏疏,同样采纳,对于获得金国和蒙古爵位的将领,不要求他们去爵,但金、蒙的爵位山东不认,官府不会给予任何对应俸禄和赏赐。

    七月,学士王宾再度上书,“自靖康以来,北地为胡虏所据。州县绅民,迫于时势,依附于虏者,不在少数。今山东为大王所有,然山东之民,仍有暗通胡虏者!臣以大王当告示诸郡,令通虏者自相纠告,若有查实,以其所告资产之半赏之。或有亲人自首,则处其党羽,赦免自首之人。如此,山东无人敢通虏矣。”

    赵泰占据山东,可蒙古依旧势大,山东绅民也不是全都看好赵泰。

    前次忽必烈攻入山东,便有不少人直接投降蒙古。

    如今山东境内,认为蒙古还将攻来,为保家人平安,或者为利益所惑,暗中为蒙古提供山东消息的人,大有人在。

    因此清除内部,暗通蒙古之人,也是相当必要的。

    赵泰遂即批复,可以执行,但需严防诬告,需对诬告之人除以极刑,以免造成混乱。

    王宾连上两书,都被赵泰批准,于是紧接着又上第三书,“蒙宋虽以议和,蒙古大军不动,然为防其以小股精骑,扮做盗匪袭扰,影响军民生产。臣以大王当令边境各村,结为乡营,以退役军士为将左,一村遭袭,则鸣鼓举火,使丁壮云集。如此敌少民多,加之官军援击,必使来人无漏网者。如此鞑虏不敢入境也!”

    赵泰从其计,然两位大学士,似乎是暗中较劲一般,王文统于八月,也再上一疏。

    “自二月,臣以制置司之名,劝民复耕广种以来,时过多月。臣近日视察州郡,观各县百姓虽以复耕,然各县荒芜之地仍广。臣追其原由,乃百姓不愿开垦也!臣再问其由,乃田方垦,有司便遣官吏丈亩而增税。此民皆疑惧而田不加辟也!山东缺粮,尚不能自足,时下地多而民少,臣以藩府当鼓励百姓辟地垦慌。若新垦之地,五年免赋,旧田只征旧赋,且永不加赋,则大王所治之田必广,而田广则谷多,谷多则国强也!”

    大臣连连上书,而赵泰对于有用的策略,则是一一批复采纳。

    短短数月之间,山东之地,政治清明,法度严明,百姓积极耕种,气相为之一新。

    在山东军政制度得以整顿后,这样的变化,机会是肉眼可见,而面对这种变化,自是军民归心。

    赵泰趁此时机,广开言路,再发召贤令,使得山东人才争先归附。

    ~~~~~

    在赵泰整顿山东军政,广开言路,吸纳人才时,藩府其它动作也没停下。

    赵泰班师之初,就提出解决种马的问题。

    此时在辽阔的黄河上,一支从登州出发的商船,正在海上破浪而行。

    在藩府收取了山东军政大权后,赵泰不在将建设局限于自己控制的州县。

    登州之地,控扼渤海咽喉,是连接辽东、高丽的主要港口。

    在赵泰受益下,王文统派遣官员前往登州设立市舶司,开辟前往辽东、高丽、倭国的航线。

最新网址:wap.ibiquxs.info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