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211章,北镇论战(2 / 2)  大唐山海行首页

护眼 关灯     字体:

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

,只怕选在北镇庙也有厌胜之意,「北镇」者「镇服北方」之意也。」

    李腾空道:「还有一层,北地是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的地盘,安禄山是诸藩镇中圣人最信任的将领,只怕如果论战输了,还有其他手段……」

    众人自在这里讨论了半天,却忽见台上已起了大变化,新罗人聚拢在一起,站在石台的一侧,三名大唐医师上得台来,如两阵对圆般与新罗人对面而立。江朔等人光顾着说话,竟然不知道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。

    大无艺先前没有参与他们的讨论,一直看着台上的变化,见江朔等人一脸懵懂地看着此刻的场景,解释道:「方才秦大贤与新罗僧信行约定,以医学四科论战,双方医科、针科、按摩、咒禁各出一人,一较两国医技。」.

    独孤湘道:「这医术又不是武术,怎能较量?」

    大无艺摇头道:「这我可也不知道怎么比试,既然新罗是挑战者,自然都由新罗僧信行出题。」

    独孤湘道:「呀……那我们岂不是吃亏?万一那新罗僧提出什么古怪的,只有他新罗人知道古怪药草什么的,却怎么赢他?」

    大无艺道:「想来不会,新罗人要论证的是汉医源自新罗,如拿些偏门的草药出来,就算胜了也难以服众。」

    江朔问道:「不是说四门医科,怎么台上只有三人?」却听台上秦越人道:「这最后一门「咒禁科」便请茅山贞隐先生座下大弟子韦景昭道长坐镇,诸位可有异议?」

    韦景昭哈哈一笑,打一稽首道:「蒙大贤不弃,景昭敢不奉命?」说完飞身跃起,几个起落便已跃上棋盘山石台之上,韦景昭为茅山派李含光以降的第一高手,武功自也非同小可,这一下轻功纵跃潇洒飘逸,引得台下一片叫好声。

    独孤湘嬉道:「没想到韦道长还会做此巫觋的勾当。」

    李腾空道:「咒禁可不是巫觋,咒禁古称「祝由」,最早见于《黄帝内经》上卷《素问》篇,第十三章移精变气论——黄帝问曰:余闻古之治病,惟其移精变气,可祝由而己……」

    独孤湘道:「那还不是巫祝?」

    李腾空道:「不然,古人云「吾心无鬼,鬼何以侵之,吾心无邪,邪何以扰之,吾心无魔,魔何以袭之。」故鬼神致病皆由心生。祝由治病之理便在于克制心魔,内治「七情」——喜怒忧思悲恐惊,外疗六Yin——「风寒暑湿燥火」。」

    江朔忽道:「我明白了,这祝

    由咒禁之术,和练内功时克制心魔之法是一理。」他在积金洞中所学玉诀神功出自道家经典《上清大洞真经》,自然与道家医学之法相通,玉诀中便有大量的防止走火入魔的咒术口诀,但江朔练功之时全然用不上,因为他的内力源自黑白二龙内丹,并非自己修炼而来,因此化泄之时毫无阻滞,不会走火入魔,不过江朔记性极好,虽然用不上,但仍牢记这些口诀,今天听李腾空之言,才知道这些咒禁之语也是都是预防走火入魔的祝由之术。

    李腾空道:「不错,其实只会念咒可是半点用也没有,须得配合自身内力修为,才能助人克制心魔,移情变气,使其病能不药自医。茅山派自古多出祝由名医圣手,其实是因为茅山派的玄门正宗内功了得之故。」

    江朔再看台上,韦景昭左手托着浮尘搁在臂上,右手打一道稽,立于四人之末,前面三人却是方才说话最多的王焘门下,崔知悌门下的两位医师和那上肢强壮的大汉,想来王焘门下弟子最善医药典籍,坐镇「医科」,崔知悌门下最善针砭之术,坐镇「针科」,那壮汉自然是坐镇「按摩科」了。

    秦越人向新罗僧信行道:「大和尚,这医科四门先考校哪一门呢?」

    老僧合十道:「既然汉医起源之争自「针砭」肇始,我们也已向诸位大贤展示了「砭石」,不妨便从「针科」开始考校双方针石之术吧?」
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