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十七章 时隐时现的星 (十七)(2 / 3)  云胡不喜【全本+出版】首页

护眼 关灯     字体:

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

敦煌将折扇放下,端了茶杯,笑问。

    静漪看他虽是笑着,眼中却无笑意。脸上有点发红,显然喝了不少酒。她摇摇头。

    逄敦煌看着她,似有些惆怅。

    静漪见他这样,说:“既是宴罢,怎么不早些回去休息?”

    逄敦煌悻悻然,道:“见面就撵人,真有你的。”

    静漪倒笑了笑,不言语。逄敦煌今晚大异于往日,她不得不小心些,以免应答有误。逄敦煌却也十分了解静漪为人,虽惆怅,也少不得端好了架子。静漪就见他一对大眼碌碌转转,又有些俏皮,对着她说:“今晚又唱又跳,有吃有喝,还真是辛苦。不过朋友们许久不见,能见就是好事。”

    “听伙计们说了,是日本客人。”静漪说。

    逄敦煌点头,道:“有几位,也是陶骧的朋友。”

    静漪笑笑,问道:“是么?也许我认得?”

    逄敦煌说:“也许。这几位的事,我就是想说,也亲自找陶骧说去。”

    静漪听他提到陶骧少有的这般认真的语气,险些笑出来。逄敦煌对她瞪眼。她忍笑道:“他在外面的事,我一向不过问。不过你既然有心,我正巧要去,不妨在他面前提一提。”

    逄敦煌也不理会静漪的揶揄,抱着手臂,正色道:“倒不是我瞎起哄,我恐怕这又是一个烫手山芋丢给他。接不接,怎么接,接了怎么办,原本都是都难的很。这下他果然接了,往下就要执行。我是局外人不假,可我也是西北人。这几年陶骧做的事,在这里还是得民心的。”

    静漪看了他。逄敦煌议论起这场战事,比起陶家人来更多几分理性。

    “而且叛军首领不是个简单人物。他既然敢提出建国主张,首府都设了。这倒也寻常,不过那施政纲领和宪法也有,可不是乌合之众的做派了。听说几个大国的公使都接了照会,能取得多少支持还说不好。不过他军中还有得力的军师,看样子对西北军很是熟悉,这一点是定了。”逄敦煌跟静漪说着,拿了面前的杯碟摆着,仿佛在沙盘上演示。

    他思路极清晰,叙说又明白,声音很低,只有他们俩能听到。

    “你都从哪里得来的消息?”静漪戳了口茶,问道。上回在医院里,匆匆忙忙的,逄敦煌也没有讲的这么深入。

    “这个容易的很。就比如说英国驻伊犁公使,他的报告可是一个接一个地报回他祖国去的。中间截获一点消息,也不是难事。”逄敦煌说着,点了点桌上的一个杯子。静漪明白,那个代表伊犁。逄敦煌见她没出声,皱眉,“你听明白了?”

    “不太明白。”静漪说。

    “我恐怕陶骧要应付的不是普通的局面。这回可不是去年青海平叛那样的规模。”逄敦煌说。他说着,顿了一会儿,“我倒是很赞成陶骧平叛的策略。兵民分离,并不强力镇·压。有人说他手腕柔滑,有道理。就是这次,上去不先打一场硬仗恐怕是不行的了。”

    “用兵如神是你封给他的,这会儿又说这个,难道还担心上了?”静漪淡淡地说。

    逄敦煌听了,微微一怔,笑了,说:“好吧,我们等着瞧。到时候你别怪我不提醒你。”

    “你这么有想法,该去跟牧之说。抹不下脸来?你又不是没去过七号喝茶喝酒。我们家的好茶好酒你都偏了,有事的时候,你就躲着了么?”静漪问。

    逄敦煌撇了撇嘴,不吭气了。

    手指点着面前的杯碟,到底叹了口气,说:“麻烦。”

    静漪笑笑。

    逄敦煌看着静漪——数日不见,气色很好。只是仿佛是有心事的……说了半天,口干舌燥的,他连喝了两杯茶水。听着外面都已经静下来了,他说:“不知不觉都这个时候了。”

    伙计见他们要走,忙过来说二掌柜说了,这账记在七少爷名下的。

    静漪想想也对,于是起身离开。

    逄敦煌也站起来。

    走出去时,逄敦煌与她保持着适当的距离。走出饭庄大门,静漪看看逄敦煌,想要送他一程。

    “我自己走一走。”逄敦煌说。

    宽阔的街上,凉风起来,听到远远的水声。

    静漪转头看看,能看到黄河上的铁桥。

    “还是早些回去休息吧。”静漪说。

    逄敦煌却示意想沿着河边走走。

    静漪看一眼时间,的确已经不早。

    逄敦煌见她踌躇,问:“是不是去德意志的事烦恼?”

    静漪抬眼,惊讶地问道:“你怎么知道?”

    她有些懊恼。这事情,她本人还未宣之于口,就街谈巷议了不成?

    逄敦煌笑了笑,说:“这你别管。这我也有耳报神。”

    静漪皱着眉,稍有不悦之色。

    逄敦煌见她不悦,笑笑,道:“哪里有不透风的墙。”

    静漪想想也是,但还是觉得不痛快。

    她半晌不言语,低了头走在前面。

    逄敦煌也不去说什么,只是跟着她走着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